制图六体名词解释(制图六体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6-23 04:07:07 来源:
标签:
导读 制图六体,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。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,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,即"制图六体":一为"分率",用...

制图六体,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。

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,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,即"制图六体":一为"分率",用以反映面积、长宽之比例,即今之比例尺;二为"准望",用以确定地貌、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;三为"道里",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;四为"高下",即相对高程;五为"方邪",即地面坡度的起伏;六为"迂直",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。

扩展资料制图六体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,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、方位和距离的关系,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唐代贾耽、宋代沈括、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罗洪先等古代制图学家的著名地图,都继承了制图六体的原则。

“制图六体”的创立,在中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坚程碑的地位和作用,但这一理论不见得是由裴秀一个人天才地突然地创造出来,它是两汉以来许多制图工作者积累的经验,由裴秀概括而产生的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裴秀“制图六体”的创守。

是中国地图学长期发展的产物。

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,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,从来不是,今后仍然不是某一门学科独自推进的,科学的发肢离不开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利用。

所以,“制图六体”的创立不仅是本学科长期发展的结果,而且是其它各门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果。

与“制图六体”联系最紧密的是数学,特别是数学中的几何学。

因为要将实地的距离准确的测量出来,并按照比例表示到图上要涉及到相似三角形、角度、勾股定理等数学方法。

然而这些方法在裴秀时代都已具备。

东汉时广泛使用的“司南杓”,为地物之间方位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测员工具。

“司南杓”实际上是一种带有磁性的杓子,将这种杓子放到刻有方位的盘上,杓柄所指方位为南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制图六体。

  •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